上海市区藏着一处人少免费的“童话公园”!绣球花海、金色秘境……地铁直达→
上海市区藏着一处人少免费的“童话公园”!绣球花海、金色秘境……地铁直达→
上海市区藏着一处人少免费的“童话公园”!绣球花海、金色秘境……地铁直达→
i自然(zìrán)全媒体(méitǐ) ,赞(zàn) 15
上海(shànghǎi)城市规划展示馆:
解码“人民城市”时空发展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de)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zhǎnshìguǎn)犹如一朵盛开的白玉兰,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这座以一流规划为引领的城市地标,不仅(bùjǐn)是宣传上海贯彻新发展理念(lǐniàn)、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阵地,是展示规划自然资源服务(fúwù)支撑上海创新改革发展的平台,更是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城市发展愿景的窗口(chuāngkǒu)。探索(tànsuǒ)城市发展脉络,感受自然资源魅力。“自然资源探馆系列报道”第二期,探馆小队带(dài)您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感受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独特魅力。
走进上海(shànghǎi)城市规划展示馆一楼序厅(tīng),纯白敞亮的(de)空间里,一组环形巨幕如城市之瞳徐徐展开。悠扬的旋律中,一幅幅(yīfúfú)优美画卷在空中和地面(dìmiàn)铺展开来。以“上海:加快建成具有(yǒu)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主题的影片,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上海在国家战略使命下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白琵鹭悠然栖息,中华鲟水中(shuǐzhōng)游弋,一座座人文地标(dìbiāo)拔地而起,未来感十足的城市矗立在眼前。序厅西侧的“上海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述”,集中展示了上海自1931年以来的六轮城市总体规划历程;北侧的“人民(rénmín)(rénmín)城市艺术装置”则用凝练与抽象的艺术语言呈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序厅的素始之白开始,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展厅的每一层不仅有自己的代表色彩,还有特殊的形状。到底(dàodǐ)每一层都暗藏着(zhe)哪些玄机?不妨跟着探馆小队,一一解锁。
圆融共生 多元交汇(jiāohuì)滋养人文之城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de)红色(hóngsè)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jiāoróng)培育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来到二楼“人文之城”展厅,米黄色调的展陈空间温暖(wēnnuǎn)而富有韵味(yùnwèi)。整个展厅选用圆形作为基本元素,各展项围绕中央环形空间布置,呈(chéng)散点状排布。
从“城市肌理”“风貌格局”“城市更新”,到“一江一河”“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一个个逼真精致的微雕建筑模型(móxíng)和展台,展示着上海(shànghǎi)空间结构的演变、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格局的建立、高品质公共空间的重塑、以生活圈为(wèi)单元的社区治理和多层次公共服务的完善保障,体现(tǐxiàn)了(le)上海坚持不懈地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更具人文底蕴(dǐyùn)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决心。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锦绣上海”顾绣(gùxiù)肌理墙,在指尖织就经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触摸城市的发展脉络;或是(huòshì)驻足“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展项(zhǎnxiàng),通过 iPad切换日夜场景,欣赏光影(guāngyǐng)变化下的外滩历史建筑群;也可移步“‘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展项,打开抽屉“盲盒”,探索关于黄浦江(huángpǔjiāng)和苏州河畔的规划策略;又或拿起(qǐ)听筒,沉浸式聆听城市规划的实践对话。
二楼最“硬核”的区(qū)域当属“城市实验室”。这是一个以专业(zhuānyè)研究和(hé)科普教育为目的(mùdì)的共享空间,一边是展示全球主要城市规划前沿研究和上海公开规划的信息查询区,可以(kěyǐ)为专业人士提供(tígōng)便捷服务;另一边是基于真实地理信息数据(shùjù)的实验操作(cāozuò)区,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扮演社区居民、街道主任、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等各种角色(juésè),体验城市规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社区旁的空地,是建设商业设施还是养老设施?历史保护建筑,是拆除重建还是原址修复?针对既定规划决策与模型,系统可快速扫描识别模拟沙盘并进行智能分析,实时(shíshí)反馈规划设计成果和规划指标数据。实验后,访客还可以进入由四面LED屏围合而成的“CAVE空间”复盘,在三维空间里直观感受(gǎnshòu)实验成果的实时渲染效果。
三角聚势(jùshì) 智慧引擎驱动创新之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iànshè),将充分发挥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作用(zuòyòng),带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jìngzhēnglì)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基本(jīběn)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到三层“创新(chuàngxīn)之城(zhīchéng)”,灰色调的(de)(de)展陈空间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尽显上海这座创新之城的发展活力。“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创中心”“五个新城”“国际枢纽”“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展项,集中展示了上海在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bìng)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gāozhìliàng)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进博会等战略(zhànlüè)引领下,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dōu)的坚实步伐。
展厅(zhǎntīng)以三角形为基本元素,展台呈放射状(fàngshèzhuàng)布局,共同指向展厅的(de)核心——数字城市沙盘。这个全馆最酷的黑科技展项,纵贯三四两个楼层,巨大的内凹双曲面投影屏幕构建出大型沉浸式展示场景,生动、逼真地演绎了(le)城市空间发展(fāzhǎn)历程。它带来的不仅是震撼体验,更体现了上海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
该沙盘运用(yùnyòng)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可交互的(de)大型沉浸式(shì)混合(hùnhé)现实场景,高度融合数字化城市展示(zhǎnshì)与分析模拟功能,让城市规划展示拥有了“智慧(zhìhuì)大脑”。不仅智能,这还是一个会生长(shēngzhǎng)的模型。相比(xiāngbǐ)实体沙盘的局限性,数字沙盘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展示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全面。利用上海市测绘院的数据模型,通过多种数字技术融合,为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建设(jiànshè)数字化的城市仿真模型,不仅可以观察城市的外观,更能打造(dǎzào)城市的信息模型,将系统综合的城市空间和规划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公众。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座“数字孪生”之城也会不断生长,未来将为城市规划方案比选、各类城市模拟分析等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目前(mùqián),展馆内除外滩、陆家嘴等区域外,一个个城市虚拟场景正在逐步优化完成建模,游客(yóukè)置身实时渲染的数字化场景中可充分领略上海的活力与张力(zhānglì)。
方载(fāngzài)万物 蓝绿经纬织就生态之城
“上海坚持(jiānchí)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紧约束下的睿智发展,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城市适应能力和韧性,成为(chéngwéi)引领国际(guójì)超大(chāodà)城市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四层“生态之城”以方形为基本元素,搭配浅绿色调,巧妙传达出对生态自然(zìrán)的美好向往。展厅地面上贯穿了(le)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蓝色“河流”。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和阵阵蛙鸣(wāmíng),你会(huì)发现中华绒螯蟹正在脚下穿行,蝴蝶与萤火虫正在花叶芦竹间飞舞。这条“河流”自然地串联起(qǐ)“岁月的积淀”“广域的空间”“底线(dǐxiàn)约束”“生态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展项,大小错落的展台结合投影影像展示出山、水、林(lín)、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营造出清新明朗、绿意盎然的生态展示空间,呈现了上海(shànghǎi)傍水而生的悠久历史,彰显了绿色发展(fāzhǎn)理念。
想(xiǎng)知道上海是如何形成的(de)?展厅内的海陆一体(yītǐ)地势(dìshì)模型能带你回溯上海从20000年前到2000年前的成陆变化。想看看上海的地下(dìxià)是什么样子?6种岩心样本能为你呈现上海不同地区、不同深度下的岩石(yánshí)形态及所代表的地质时期。想了解绿色能源从何而来?只需动手摇一摇水上发电机组的手柄,不仅可以点亮建筑模型的灯,还可以为你的手机充上电。想瞧瞧望远镜里是什么景象?魔方“观鸟台”能让你一站式(yīzhànshì)览尽崇明东滩湿地上鸟类迁徙觅食的真实场景。
除了这些互动装置(zhuāngzhì),展厅内(nèi)还特别展示了摩登上海充满(chōngmǎn)乡村气息的(de)另一面——崇明倪葆生宅、练塘前进街民宅、浦东陶长青(chángqīng)宅、娄塘墩谊堂,这4个上海乡村的典型建筑模型,采用“切片”的叙事方式,为游客揭开了“沪派江南”的神秘面纱。2024年,上海发布(fābù)《上海市特色村落(cūnluò)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首次提出“沪派江南”的概念。展项通过展墙和多媒体互动查询屏,详细呈现了“六域、八脉(bāmài)、十二意象”的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展示了各种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肌理形态。
5月8日,“日出江花春来 江水——沪派江南特色村落营造试点设计主题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zhǎnshìguǎn)开展,集中展现上海乡村(xiāngcūn)(xiāngcūn)特色村落风貌普查调研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及营造试点行动等工作(gōngzuò)。5月至8月展览期间,还将(jiāng)持续推出乡村主题周、“悦读城市公开课”主题讲座、乡村咖啡季、乡村非遗手作等系列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tǐyàn)别具特色的沪派江南。
馆长说:
十五分钟,圈定人民幸福生活
在(zài)(zài)上海(shànghǎi)(shànghǎi)城市规划(guīhuà)展示馆二层“人文之城”展区,有一块弧形展板展示了(le)普陀区曹杨(cáoyáng)新(xīn)村街道推进15分钟社区(shèqū)(shèqū)生活圈(shēnghuóquān)(shēnghuóquān)建设(jiànshè)的行动(xíngdòng)成果。作为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yígè)工人新村,曹杨新村通过“问需于民、求计于民”,完成曹杨一村保护性修缮工程、建成全市首个(shǒugè)高线公园、贯通激活社区蓝绿网络(wǎngluò)、发布全市首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不断优化功能结构(jiégòu),提升空间品质,营造了独具特色的社区价值。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回归(huíguī)“以(yǐ)人为本”的核心议题(yìtí),也是深入践行(jiànxíng)“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与生动实践。生活圈的“圈”不仅仅(bùjǐnjǐn)是简单的时空概念(gàiniàn),更指明了一个多功能系统结构,强调以“绣花针”的方式提升社区复合功能和(hé)生活品质。想象一下,社区居民(jūmín)每天以家为圆心,花十来分钟,便能抵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生活场景,这就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所要回馈给居民的幸福体验。
早在2014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2016年制定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纳入“上海2035”总规。10年间的探索实践,上海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市民慢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内,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新等(děng)基本服务(fúwù)功能。比如在社区食堂品尝人间好滋味、到城市书房感受浓浓书香(shūxiāng)、在球场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在社区绿地与好友共行聊天,还有健身房、社区医院等配套服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居民需求的深切回应。
2023年年底,上海划定了覆盖城镇与乡村的约1600个社区生活圈,全面推进生活圈建设行动。2024年,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全市16个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人民坊”设计(shèjì)方案征集,旨在(zhǐzài)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高度复合、便捷服务周边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同期,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也先后举办了2024年度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坊”设计方案意见征集展和2024年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yōuxiù)成果展,生动呈现了来自境内外设计单位和独立设计师团队的精品示范设计,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上海在新的起点上续写社区生活新篇章、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行动成效,为“人民城市”的未来生活圈画出幸福蓝图。
——彭立勋(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
本期探馆小队:马亮、程秀娟、杜潇诣、崔鲸涛、陈雨、刘潇然(liúxiāorán)、赵志坤(zhàozhìkūn)、陈蓉、赵佩雯、丰江
视频:杜潇诣、陈雨、刘潇然、赵志坤(zhàozhìkūn)


i自然(zìrán)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láiyuán):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diànhuà):010-68047618


上海(shànghǎi)城市规划展示馆:
解码“人民城市”时空发展
馆长说:
十五分钟,圈定人民幸福生活
在(zài)(zài)上海(shànghǎi)(shànghǎi)城市规划(guīhuà)展示馆二层“人文之城”展区,有一块弧形展板展示了(le)普陀区曹杨(cáoyáng)新(xīn)村街道推进15分钟社区(shèqū)(shèqū)生活圈(shēnghuóquān)(shēnghuóquān)建设(jiànshè)的行动(xíngdòng)成果。作为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yígè)工人新村,曹杨新村通过“问需于民、求计于民”,完成曹杨一村保护性修缮工程、建成全市首个(shǒugè)高线公园、贯通激活社区蓝绿网络(wǎngluò)、发布全市首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不断优化功能结构(jiégòu),提升空间品质,营造了独具特色的社区价值。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回归(huíguī)“以(yǐ)人为本”的核心议题(yìtí),也是深入践行(jiànxíng)“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与生动实践。生活圈的“圈”不仅仅(bùjǐnjǐn)是简单的时空概念(gàiniàn),更指明了一个多功能系统结构,强调以“绣花针”的方式提升社区复合功能和(hé)生活品质。想象一下,社区居民(jūmín)每天以家为圆心,花十来分钟,便能抵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生活场景,这就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所要回馈给居民的幸福体验。
早在2014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2016年制定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纳入“上海2035”总规。10年间的探索实践,上海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市民慢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内,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新等(děng)基本服务(fúwù)功能。比如在社区食堂品尝人间好滋味、到城市书房感受浓浓书香(shūxiāng)、在球场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在社区绿地与好友共行聊天,还有健身房、社区医院等配套服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居民需求的深切回应。
2023年年底,上海划定了覆盖城镇与乡村的约1600个社区生活圈,全面推进生活圈建设行动。2024年,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全市16个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人民坊”设计(shèjì)方案征集,旨在(zhǐzài)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高度复合、便捷服务周边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同期,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也先后举办了2024年度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坊”设计方案意见征集展和2024年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yōuxiù)成果展,生动呈现了来自境内外设计单位和独立设计师团队的精品示范设计,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上海在新的起点上续写社区生活新篇章、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行动成效,为“人民城市”的未来生活圈画出幸福蓝图。
——彭立勋(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




i自然(zìrán)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láiyuán):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diànhuà):010-68047618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